比亞迪迎來iPhone時刻:錢太好賺車太好賣|汽勢深度
分類: 最新資訊
簽名詞典
編輯 : 簽名大全
發布 : 04-03
閱讀 :228
汽勢Auto-First|柴小娜2022年,比亞迪迎來iPhone時刻。錢太好賺,車太好賣。摧枯拉朽,脫胎重生。3月28日晚間,比亞迪披露的財報數據,昭示了這一結果。2022年,比亞迪日賺約4500萬元,2022年營收是過去五年總和,比亞迪四季度毛利率、整年研發投入均與特斯拉不相上下,這是一系列值得認真評估且極為有價值的業績表現。與此同時,王傳福稱,仰望品牌發布會只花了300萬元。一個死扣成本,又賺翻了的比亞迪,交出了停售燃油車后的首份業績,也是比亞迪上市12年以來史上最佳業績表現。這一年,更是沒有意外,力壓常年霸主一汽-大眾登頂第一。對于行業競爭,比亞迪方面認為,諾基亞作為手機廠,變起來比汽車快,還是倒了。因此,快是第一,技術是第二,戰略是第三,這三點決定了改朝換代后未來的份額。全年來看,比亞迪目標300萬輛起步,爭取翻倍增長到360萬輛。總體來看,財報業績發生“巨變”,引領“效應”顯著,2023年比亞迪接著舞蹈接著樂。01十個“巨變”3月28日晚間,比亞迪發布2022年年報,取得史上最佳財報業績表現。先從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開始。清北畢業生。華為的崛起其中一個標志是清北畢業生開始成批進入華為,后來發展到華為到清北開專場招聘,未來比亞迪也很快會到這一步。業績會上,比亞迪方面表示,我們之前想招清北招不到,今年抓住機會招人才。比亞迪2023年還會招聘3萬名應屆生工程師,其中60%是碩博,700-800名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營收、利潤和銷量狂飆,是業績數據最驚喜的部分。營收方面,公司實現營收4240.61億元,同比增長96.20%;歸母凈利潤166.22億元,同比增長445.86%;歸母扣非后凈利潤156.38億元,同比增長1146.42%。從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來看,比亞迪去年達到1408.38億元,同比增長115.13%。2022年凈利潤,等于過去5年凈利潤之和。2022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同樣是整個A股第一梯隊的表現。銷量上,2020年,比亞迪乘用車的銷量為39.46萬輛,僅僅2年時間,2022年,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86.35萬輛,同比增長208.64%。這樣的增長幅度,放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炸裂的數據。從毛利率方面看,比亞迪汽車相關業務毛利率達到20.39%,同比提升3.69%。與毛利率之王特斯拉比較,特斯拉2022年的汽車業務毛利率為26.2%,相差5.81個百分點,2021年,這一差距為9.15個百分點。因此,比亞迪毛利率發生巨變是在四季度,這一點同樣得到頗為欣賞特斯拉和比亞迪的理想汽車CEO李想的認可。李想稱:“第四季度的汽車毛利率22.8%(經銷商體系),假設并入經銷商體系的費用,比亞迪第四季度毛利率和特斯拉第四季度25.9%的毛利率(直營體系)不相上下,甚至表現更好。考慮到平均售價更低的因素,比亞迪整車成本管理顯著的優于特斯拉。財務是最理性的考試題,這個答卷非常優秀!”市占率更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據。中汽協數據顯示,公司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占率27%,同比增長近10個百分點,行業龍頭地位愈發凸顯。盡管四季度毛利率極其驚艷,但整年凈利潤與特斯拉相比相形見絀,特斯拉的848億遠遠高于比亞迪166億,原因在于單車成交價。比亞迪單車賺1萬元人民幣時,特斯拉賺1萬美元。根據比亞迪公布的財務數據測算,其單車收入為15萬元。作為對比,蔚來、理想、小鵬的單車收入分別是37.2萬元、33.1萬元、20.6萬元,均高于比亞迪。比亞迪在30萬元以上的市場存在感明顯不足,這也是2023年車型局部和發力的重點。有機構預計,比亞迪2023年單車盈利會維持在1萬元左右。研發高投入同樣表現亮眼。數據顯示,2022年,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超202.23億元,同比增長90.31%,占營業收入的4.77%。這一點,有兩個橫向比較。首先是與特斯拉相比,比亞迪與特斯拉研發持平。其次,是與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相比,比亞迪的研發投入處于高位。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研發費用分別為108.4億元、68億元、52億元,零跑汽車是14億元。預計2025年研發費用達到600億,這已是中國企業第一梯隊頂尖的研發金額,比亞迪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等量的華為,研發投入是關鍵節點。動力電池的表現,與寧德時代一樣,比亞迪售賣動力電池同樣賺翻了。無為弗迪電池有限公司2022年營收達到178億元,凈利潤達到23.71億元,凈利潤率達到13.32%。這也意味著賣動力電池比售賣整車更賺錢,同時也是2022年整個動力電池制造商盆滿缽滿的現狀。此外,為特斯拉供應電池,這一點的價值其實是被低估的,比亞迪打進了特斯拉供應鏈,當然不僅僅是把競爭對手變成自己的客戶,更重要的意義在與間接削弱了LG新能源對于特斯拉訂單的供應,比亞迪2022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全球第三,2023年1-2月全球第二,超越的對手正是LG新能源。這是一次更改行業位置和格局的供應。要說一箭雙雕,也不為過。至于海外業務,王傳福在此次業績會上透露,比亞迪暫時沒有進入美國乘用車市場的計劃。這一點被外界解讀為務實理性的選擇。02“領頭羊”效應領頭的企業,其價值不僅在與“標準”的制定、供應鏈話語權的增加,也在于一輪產業變革的示范和引領效應。比亞迪做到了這一點。2022年,比亞迪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兩條腿戰略齊頭并進,在純電動賽道還未完全到來前,搶占混動過渡期的紅利,比亞迪先行一步,這直接導致長城、吉利、長安等自主車企加速跟進,長城Hi4,吉利雷神(參數丨圖片)混動8848,長安智電IDD等奮起直追。不難看出,智能電動汽車換道超車,先是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跟隨特斯拉,模仿特斯拉,再是自主車企試圖復制比亞迪。事實也證明,到目前為止,特斯拉和比亞迪依然是這一領域的領跑者。此外,價格示范。降維打擊的威力在于維度的破層。特斯拉和比亞迪的目標都是盯著燃油車,繞開了同為新能源汽車的友商,而跟隨者則是盯著特斯拉和比亞迪。因此,在戰略層面,比亞迪先贏了一手。比亞迪秦對合資A級燃油車,比亞迪宋對緊湊級燃油SUV,漢和比亞迪海豹對B級轎車,騰勢直指BBA,仰望對高端越野燃油車的布局,讓比亞迪在每個區間都布置了彈藥,以便快速精準制導。尤其是A級和B級,覆蓋了大部分主流價格區間。如此密集的車型和技術布局,又來自于一個被比亞迪喻為“技術魚塘”的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臺3.0、CTB 電池車身一體化、DM-p 王者混動、易四方、云輦等,均來自于此。比亞迪方面多次明確,我們的技術池子里有很多魚,關鍵的時候就撈一條出來。據悉,2023年,比亞迪還將推出海鷗、海獅、護衛艦05、驅逐艦07、仰望U8、F品牌首款車型等多款新品。至此,比亞迪形成了一個商業閉環。03王傳福“接著舞”對手磨刀霍霍,王傳福看似云淡風輕。王傳福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比亞迪的目標是今年底前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商。未來2-3年,比亞迪還將繼續采用人海戰術,用大量的研發人員,保持顛覆性迭代的能力,拼的是工程師,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市場戰略和規模優勢。然而,從來沒有一個企業是完美的,這是一個強大的偽命題,比亞迪同樣如此,尤其在高速增長下,比亞迪隱憂和它的優勢同樣極其明顯。首先是對智能化的保守。盡管王傳福本人也公開表示“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但身體是誠實的,與特斯拉、蔚小理、華為及后續跟進的阿維塔、智己等相比,比亞迪的智能化更為保守。在此次業績說明會上,比亞迪方面表示:“英偉達的芯片,ADAS算法,還是高階的輔助駕駛,只是在資本裹挾下被神化了。特殊路況的無人駕駛的應用場景還是很少的,市場會慢慢回歸理性,我們也在和英偉達的合作,克服疲勞,減少車禍,會選配。”其次是比亞迪品控問題,尤其是刀片電池大張旗鼓宣稱的“將自燃從詞典中抹去”,現在看來并未抹去。第三,吉利、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的產品序列已對比亞迪形成合圍之勢,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有多款對標比亞迪單品爆款的對標車型正式上市,比亞迪先發優勢在此番價格戰下能維持多久。在汽勢Auto-First看來,三大要素有望驅動比亞迪業績高成長。第一,高端品牌發力,尤其是對標BBA的騰勢品牌,2023年的強勢銷量表現將成為比亞迪“利潤奶牛”;第二,比亞迪規模效應帶來單車成本降低、單車利潤提高,產品溢價提升,盈利持續向上;第三,比亞迪技術魚池的溢出效應正在攤薄研發成本。而這一切,將繼續確保比亞迪有望實現300萬輛這一目標,同時確保全球新能源銷量第一的寶座,也順勢將2009年曾經登上富豪榜榜首的王傳福再次送上首富的寶座,一個營收萬億的帝國似乎正在誕生。只是市場難有永遠的贏家,最終的競爭格局,還在演進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