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致命”骨折防跌倒+治骨松是關鍵
分類: 最新資訊
簽名詞典
編輯 : 簽名大全
發布 : 11-10
閱讀 :394
作者:李寧 北京積水潭醫院 創傷骨科 副主任醫師 吳新寶 北京積水潭醫院 創傷骨科 主任醫師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今年的主題是“強肌健骨,防治骨松”。李先生82歲的老母親不慎在家跌倒,右側臀部著地,當時就疼得無法起身。家人趕緊將她送到醫院急診。X線片顯示,患者的右側髖部發生了骨折。其實,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即使在平地摔倒也可能骨折。這類骨折在臨床分型上被稱為骨質疏松性骨折,也叫脆性骨折。這類骨折最常見的部位有脊柱、髖部、腕部和肩部,而老年髖部骨折更是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在臨床醫學領域,疾病譜的變遷也隨之而來。骨科醫生需要面對越來越多的肌肉骨骼系統的退行性疾病患者,例如髖/膝關節骨關節炎、頸椎病、腰椎管狹窄癥等患者。但對于老年患者及其家庭影響更大的是骨質疏松性骨折。它與老年人群中常見的骨質疏松癥密切相關,是骨質疏松最嚴重的后果。據統計,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如若不進行手術治療,老人需要長期臥床,其中約50%的人需要輔助才能步行,約25%的人需要長期護理,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并發癥往往會導致患者死亡,1年內的死亡率甚至高達20%~30%。那么,老年人如何避免“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旦摔傷,又該如何診斷治療和康復?生活中,如何預防骨質疏松?如果老年人跌倒后,感到髖部疼痛,無法坐起、站立或行走困難,就要高度警惕是否發生了髖部骨折。一般醫生通過患者做的X線片即可得到直觀明確的診斷。但也有少數情況,X線片沒有顯示出明顯的骨折。這時,就需要進一步進行CT掃描或核磁共振檢查,其中核磁共振檢查的準確率更高。李先生的母親住院后經過必要的檢查,第二天就進行了微創手術。術后第二天,老人告訴醫生,她的疼痛已經明顯緩解。醫生也鼓勵她盡早下地。術后第三天,老人順利出院了。髖部骨折的患者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應盡快接受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盡快緩解疼痛,盡早讓患者離床活動,避免長期臥床帶來的并發癥(如壓瘡、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盡可能讓患者恢復到傷前的功能水平,使傷前可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恢復行走功能,讓更多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優的治療。術后骨折的疼痛通常都會有不同程度地減輕。在意識清醒、可配合的情況下,患者術后早期即可坐起、練習下肢肌肉的收縮。術后康復很重要如患者全身狀況允許,可盡早在助行器輔助下離床下地活動。在專業的康復醫生指導下,患者康復的效果會更好。這些就足夠了嗎?對于老年患者來說,這些還不夠。因為發生過髖部骨折的老年人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非常高,所以預防再次骨折對于老年患者來說與手術治療同樣重要,包括預防跌倒和治療骨質疏松。需要注意的是,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與高血壓、糖尿病類似,需要長期、規范治療,以達到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的目的。骨質疏松癥是一種缺少典型癥狀的疾病。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腰背部疼痛、脊柱變形、全身多關節疼痛等癥狀,但很多患者是在發生骨折后才了解到這個疾病的存在。其實,骨質疏松癥有明確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女性絕經、脆性骨折家族史、體力活動少、陽光照射不足、吸煙、過量飲酒、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營養失衡、體重過低等。一些疾病也會導致或加重骨質疏松,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糖尿病、風濕免疫性疾病、胃腸道疾病等。同時,長期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劑(乳腺癌治療藥物)等也會導致骨質疏松癥。當存在上述情況時,骨密度檢查是最為有效的骨質疏松篩查手段。當然,如果像前面提到的李先生母親這樣的老年人由于受輕微外力或平地跌倒就發生了骨折,這種骨折就是“骨質疏松性骨折”,通常意味著患者同時患有骨質疏松癥,需要引起重視。最理想的骨折治療方式是預防骨折的發生,這對于老年人顯得尤為重要。無論之前是否發生過骨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措施來改善骨骼的健康狀況。在生活方式上,老年人可以注意以下幾點:加強營養,均衡膳食,增加富含鈣的食物的攝取量,如奶制品、豆制品、海產品、堅果、綠葉蔬菜等。保證充足、直接的日照,每天半小時以上。保持規律運動,如散步、打太極、跳舞、練習瑜伽等。戒煙,避免過量飲酒、咖啡及碳酸飲料。采用防跌倒的生活設施,如衛生間防滑墊、扶手等。此外,每天補充足量的鈣劑和維生素D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有效手段。一般來說,每天補充鈣劑500~600毫克,維生素D31000~2000國際單位(IU),即可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需要。溫馨提醒已明確診斷為骨質疏松癥或已發生過脆性骨折的患者,僅采取以上措施不足以達到治療目的,還需要在骨質疏松專業的醫生的指導下,接受長期、規范的治療。